这个季节的东北以东,天亮得更早。6点钟不到,街道旁的早餐店就已经开始迎接全天第一拨的客人,从包子、油条、豆浆等这些常见食物上,并看不出此地身处北国。和诸多南方城市一样,鸡西的每一天,也都是从热气腾腾中开始的。
尽管离省会哈尔滨只有2个多小时的高铁路程,但鸡西并不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城市,这个东北边城,如同它那22500平方公里辖区地下72.2亿吨储量的煤炭,在乌苏里江畔、兴凯湖边、中俄边境上,安安静静;又如横穿城市的穆棱河,不徐不疾。
鸡西,1957年才建市,和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也是先有矿后有城。在20世纪90年代初,它成为了全国第二大煤炭生产基地,是新中国第一对自行设计施工的现代化竖井诞生地、第一台顿巴斯联合采煤机诞生地、第一座矸石发电厂诞生地……全国半数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和煤机制造企业都有从鸡西走出去的基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共和国工业体系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把诸多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托付”给了这些规模庞大的工矿企业——在此后的时间里,很多人的生活都将围绕着这些黑色的石头展开。
煤城,因煤兴而兴。新中国成立以来,鸡西累计输送煤炭10.6亿吨。
煤城,却不一定因煤尽而枯。《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共有37个,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处于成熟和衰退阶段,但鸡西矿区按照现有资源储量和煤炭产能测算,还能再挖百年以上。
然而,鸡西相比较其他煤城,却先行走上了一条更高质量的跨越发展道路。
火热的一季度
在之前不久发布的今年一季度各地经济运行数据中,东北地区表现靓眼,辽宁、吉林、黑龙江交出的经济增长答卷分别是4.7%、8.2%、5.1%,均高于4.5%的全国平均水平。如此好的增长数据,近年来在东北三省鲜有出现。
在黑龙江诸地中,鸡西的表现又格外醒目。该市在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亿元,同比增长7.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个、2.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位,排名比上年同期前进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3个、14.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一位;实际利用内资41.8亿元,同比增长144.4%,高于全省72.9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1.8亿元,同比增长198.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4个、169.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位,排名比上年同期前进4位。
鸡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徐正非对第一财经称:“除经济总量相对比较小的因素外,工业经济增长成为了比较重要的因素,而最关键的还是投资拉动。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5个、13.2个百分点。”
黑龙江省政府在2022年6月份发布了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高质量构建起“4567”现代产业体系,打造100条以上重点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到2026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鸡西市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聚合裂变’,矿产经济、食品经济等传统产业‘转型蝶变’,口岸经济、旅游经济、畜牧经济、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扩模聚变’,大力实施重大项目提升提质行动。”上述人士称。
今年,鸡西的重点项目数量、规模再创新高,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和相关产业加速壮大奠定了基础。具体来看,该市谋划实施的2023年重点项目有364个,年度计划投资259.7亿元,分别高于上一年的141个和110.4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项目52个、年度计划投资159亿元,分别高于上一年的29个和102.1亿元。
“‘资源型城市’的这一标签,不应该成为鸡西发展的负担,反而要看作优势,是我们独特的资源禀赋。”鸡西市政府市长孙成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何把传统能源行业发展好,让它们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又让新产业扎下根,开出花结出果,这才是需要真正加以思考的地方。”
对于“接下去怎么干”的问题,鸡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十四五”期间,鸡西将进一步巩固提升煤炭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的千亿级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具体来说,在建设优质煤炭生产基地方面,全面推进煤矿“一优三减”和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水平。到2025年,全市煤炭总产能从现在的每年1689万吨提高到4179万吨,煤炭及新型能源化工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比“十三五”末翻两番。
同时,还将加快发展“煤头电尾”。推动传统煤电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促进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加大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电厂项目推进力度,争取早日建成并网发电,缓解集中供热能力不足的压力,全面提升清洁供暖率。到2025年,全市燃煤发电总装机突破240万千瓦。适时发展“煤头化尾”,到2025年,全市焦炭产能突破300万吨,煤化工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
追风者
城市往往因山得名,鸡西便是因为地处鸡冠山西麓。站上鸡冠山顶的鸡冠楼,整个市区都尽收眼底。当地人指着山脚不远处的一处农田说,穆棱河在那儿有个弯,长出来的水稻最好吃,媲美正宗的五常大米。在鸡西,粮食总产量长期稳定在120亿斤以上,已实现了“十九连丰”。
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一直通过不断向外输出丰富的农、林、矿等资源,来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正在被大加利用——风能。在鸡西,第一财经记者看到,巨大的风力发电机随处可见。
风力发电主要通过风力产生动能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利用增速机提升风车旋转速度,最终由风车通过电磁效应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就我国目前已有的风电技术来看,3m/s的微风就能实现发电。
鸡西市风能资源丰富,风资源分布从东向西呈递增趋势,东起虎林,途径密山、鸡东,西至恒山、梨树、麻山,形成宽阔的风带走廊。西部区域(恒山区)年平均风速较高,50m高度年平均风速达到8m/s以上,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达到300W/m2以上;东部区域(虎林市)相对风况较好,50m高度年平均风速达到7m/s以上,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达到260W/m2以上。全市风能资源储量约为1000万千瓦(10GW),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价值,特别适合建设大型风电场。
“双碳”目标约束下,改变“高碳”发电结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碳排量为零(或趋于零)的“绿色电力”成为我国实现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
正是这阵风,把嘉泽新能源从宁夏“吹到了”几千公里之外的黑龙江。
嘉泽新能源成立于2010年,是宁夏区域风电运营龙头企业。公司以风电开发运营业务为核心,形成了新能源发电、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出售、资产管理、新能源产业基金五大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
2022年的最后一天,中车•嘉泽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首台风电主机在鸡西成功下线。该项目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和嘉泽新能源共同投资建设,是东北地区首个风力发电装备的全产业链基地,主要建设总投资19.2亿元的风力发电机主机制造厂、风力发电机钢制塔筒厂、风力发电机组混塔厂、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制造厂。一期项目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建成达产达效后,可年产5MW~8MW风机机舱总成200台(套),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税收2.33亿元,安置就业300人。
从项目开工仪式到首台风电主机成功下线,仅用时165天。“如果没有疫情因素的话,这个时间还要短许多。”嘉泽新能源董事长陈波对第一财经说。据了解,该项目是鸡西在抢抓“双碳”重大机遇的大背景下,引进的单体最大的风电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项目。
陈波介绍说,嘉泽新能源在鸡西的二期项目为风力发电机组用混塔制造厂,项目预计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已于2023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于8月份开始量产。主要建设2条混塔生产线,产能可满足100万千瓦容量的风电项目的建设需求,年产值可达8亿元,年纳税6000万元左右,安置就业100~200人,还可拉动当地建材销售。
三期项目为风力发电机组用碳纤维叶片厂,建设年产300套特大兆瓦级陆上风力发电机组碳纤维叶片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计划于2024年6月开始建设,2025年年末建成。主要建设风力发电机组碳纤维叶片生产车间、全维度叶片测试中心、化学品仓库、碳纤维叶片堆场、消防配套设施等。引入大梁全自动铺层设备、激光定位铺层设备、叶片全自动智能打磨设备、智能化工装等多种智能化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的设备和工装。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约20亿元,年纳税2亿元,安置就业800人。
孙成坤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打造千亿级能源产业集群是该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主攻方向,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将成为助力能源产业加速发展的新引擎,市政府将一如既往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兑现最优惠的政策、营造最优越的环境。
鸡西抓住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机遇,创新实施“资源换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统筹发展风能、氢能、抽水蓄能。
目前,该市正在加快推动已核准的15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推动已获得指标的210万千瓦风电项目早日获得省级核准。到2025年末,预期全市风电装机规模突破400万千瓦。鸡西还在积极推动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明年项目建成后可打通黑龙江省东部电力外送堵点,增加外送电力110亿千瓦时,为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外送基地夯实基础。
打破“JQK”怪现象
陈波说,他从宁夏到黑龙江来投资风能建设项目,既是看上了鸡西的自然条件,也是看上了这里的营商环境。“鸡西的风非常有特点,夏季带雨、冬季带雪,非常有利于风力发电,效率和质量都非常高。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一直用心招商、用情营商,为投资者打造优良发展环境。”下一步,嘉泽新能源将继续延伸新能源和绿色低碳项目落户鸡西,拓展新能源产业链条。
如同需要将自然界的风引到风机上,才能转化为电能一样,外来资本同样需要看到地方政府的用心,才愿意被引入。和当下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一样,鸡西在招商引资方面不遗余力。2022年,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额1212.88亿元,签约总额和单体项目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储能电池制造基地、液体生物复合肥、“风火储”一体化、120万千瓦风力发电和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签约。
网络上将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不诚信表现概括为“JQK”,即指在招商引资的谈判阶段,做出很多承诺,先把企业“勾”进来,等到“圈”起来后,早前的承诺又未兑现,于是企业大呼“被坑了”。
政府信誉环境建设对于战略性投资的市场主体意义极为重大。孙成坤对第一财经表示:“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说到底,就是政府要讲信用。”
战略性投资由于投资规模大,成本回收周期长,调整投资方向难,有的一经投资就无法转向,因此格外重视投资安全。陈波说:“我们公司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投资,政府效率和守信度是我们考虑的第一位,其次才是优惠政策。政府信誉环境如果好并得到验证,那么外来资本自然会安下心来发展企业,成为当地优质的税源。”
“我到黑龙江工作后,切身感受到这里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银行也在逐年加大对包括鸡西在内的省内各地区支持力度。”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行长字伟对第一财经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一环,为推动鸡西打破“一煤独大”的路径依赖,该行近年来为该市石墨、农业、医药等行业企业累计投放贷款超过20亿元,主动为小微企业、科创企业和农户等提供便捷融资服务,通过金融支持,让融资易得、普惠,助推市场主体加快壮大。
字伟介绍称,在面对企业经营短期困难时,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与企业共同想办法,合理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确保生产生活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主动让域外金融机构对黑龙江省特别是鸡西市的投融资环境有全新的认识,从而增强对投资鸡西转型发展的信心。这两年,聚焦于该地区的新能源、煤炭、石墨、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以及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建设上,持续加大招商引资撮合和金融支持力度,实现了地方经济发展和银行事业发展互促共赢。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经济结构由扩增量转向优化存量,发展方式也由粗放式的规模速度导向转为集约式的质量效率导向,发展动力正由单一走向多元。
《漫长的季节》最后一幕是这样的:历经磨难的王响(范伟饰)一路小跑,追着不断远离的火车,高喊“往前看,别回头”。这句话也道出了不知多少煤城人的心声。过了那么多年“靠煤吃煤”的日子,如今可能真要变一变了……“立足煤、不唯煤、跳出煤、超越煤”,鸡西正在全力探索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转型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