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菜谱分类 > > 详情
红波,暴雨成片!5大预警齐发,大范围雨雪达最强,预报:无云南-全球今头条

来源:环球科学猫  2023-04-03 20:58:24

这雨水也太强了吧!中东部大范围雨雪最强时段来了——达到最强,并还要持续两天左右,大家需要做好准备了,这雨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极端性模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风云卫星图像都可以看到,我国的雨雪云层已经覆盖了我国大范围地区,南北区域都有,那到底有多强呢?

而且,这一波雨雪发展之下,最为关键的冷空气进入了我国南方,这就是“离谱”的状态,那会明显感觉到“湿冷”的气候模式,那到底如何发展我们一步一步地来看看。

在过去一天的冷空气突袭之下,其实已经进入了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而在4月3日,这一波冷空气还在继续南下,在内陆气旋的发展推动之下,的确冷空气将冲入我国华南地区。

而且,在这一波冷空气之后,我国东路方向还有冷空气的进入。

所以,在连续的冷空气活动之下,最终我国将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冷空气发展。例如:广东韶关,在冷空气来之前,最高还会达到25.7度,过后气温下滑到20度左右。

虽然后期有暖流的不断进入,但是气温也不会太高,一直在21度左右徘徊,后面主要是冷气流的“连锁效应”。

当然,本轮冷空气的主要降温区域本身也就是在北方地区,其中内蒙东北部、东北地区西部、华北南部等地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所以,冷空气不太强,只是北方部分地区发布了寒潮预警,全国性的寒潮预警没有出现,然而降雨就不一样了,这次的雨雪有点强,具有一定的极端性气候发展趋势。

而且,本轮最强雨雪时段来了,暴雨,暴雪,大暴雨等问题都同步出现。当然,这里先说一个“小插曲”。

虽然这一次降雨较为凶猛,但是从我国干旱监测图可以看到,我国现有的干旱区域还是不少,在北方,南方地区都有,其中山东,湖北,安徽等地均出现了干旱,而南方几乎是全面集中在云南。所以,这些区域少雨的情况还是明显。

只不过,大家看到的这是来自过去一天的干旱图。

在4月3日,我国大范围雨雪升级增强,必然会缓解大范围地区的少雨情况,而且北方基本可以全面解除,但是对于南方来说——云南除外,这个原因我们前面也说了,那就是云南有一个低压系统一直存在。

而且预计到4月中旬,这个都是难以消除,所以,该区域不仅少雨,还具有“高压锅”的状态,不少地区的气温将会达到35度以上。

这个低压系统可以说是导致云南最为直接性的原因,同时,它还属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延伸的区域,恰好在暖流大规模输送地带。

所以,这综合性的原因引发了云南的缺少雨,而这一波我国开启了“洒水车”模式,都难以进入云南,那只能继续等待下一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他区域吧。

从全国雷达图都可以看到,我国南北地区的降雨在强烈发展之中,所以这也是我国强雨雪进入“最强”时段了,南北地区都出现了“红波”,由于冷空气的影响,对北方更加明显。

所以,北方的降雪也还是不少,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均有大雪或雨夹雪出现,其中内蒙古中部等地局地暴雪或大暴雪。降雨就不得了,从雷达图都可以明显看到了。

完全是成片的暴雨发展,我国气候中心已经是五大预警齐发——大雾预警、暴雨预警、海上大风预警、强对流天气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这里主要说的就是暴雨预警。

也是连续的预警说明——新一轮的预警是从10省市区的大到暴雨,调整为了山东、江苏、安徽等8省有大到暴雨,但是区域性的大暴雨也还未解除,在安徽西南部、湖北东部、湖南东部、江西西北部等地有,说明到的区域注意。

同时,强降雨之下的对流性气候也较强,重庆,湖南等8省市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局地将出现11级以上雷暴大风,这就是整体的情况。

当然,在4月3日之后,4月4日的雨雪会减弱不少,但是强雨雪东移,并且南下了,重点的降雨区转移到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依然保持暴雨成片,大暴雨等发展。

所以,连续的雨水真的是可以缓解不少地区,至少大概率北方不会有所谓的干旱区了,而南方也顶多就是云南,除了云南其他区域都有沾边的情况。

贵州,广西等地可能也有,但是都没有云南强,几乎没有降雨沾边。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但是,从中期的预报之中,下一波降雨对贵州等地干旱可能有所缓解,我国气候中心预计在4月9日到11日,江南、华南西北部及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就看后面会不会有改变空间站。

看到了吗?这一波雨水的确较强,而且在降雨结束之后,预计我国部分地区的降雨就会偏多了。

这也看出来了,今年的极端性气候似乎有点明显一样?当然,还是那句话,气候变化复杂,我们并不能依照单次的气候变化来说明什么。

而且,接下来的气候变化还将可能更加突出,而对于汛期的气候,特别是长江流域的气候模式发展——我国也多次说明了,分析研判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旱涝趋势——长江流域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旱重于涝。

所以,这回大家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雨水似乎多到离谱了,但是接下来还会不会有这么多的雨水,这个的确需要关注,并不能从这会的雨水多,就可以确定下面的雨水就多,这两者没有绝对性的关系。

我们只需要做两手准备,降雨多的时候可以多存储一点,就算是少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所以,加强水源的合理调度,利用,科学分配等才是最为关键的。